造纸胶辊的制造工艺涵盖原材料选型、辊芯处理、包胶、硫化及精密加工等环节,各环节需严格把控以确保胶辊的耐腐蚀性、高强度及尺寸精度,从而满足造纸机挤水、压榨、压光等核心工序的需求。以下是详细介绍:

一、原材料选型
橡胶材料:根据使用场景选择聚氨酯、丁腈橡胶等高性能弹性体,兼顾耐磨性、耐油性和耐化学腐蚀性。例如,丁腈橡胶适用于接触油墨或溶剂的场景,而聚氨酯则以高强度和抗撕裂性见长。
金属辊芯:通常选用Q345B钢材或锡青铜,提供结构支撑。辊芯需经喷砂处理增加表面粗糙度,提升粘合强度,防止脱层。
二、辊芯处理
探伤检测:通过超声波或磁粉探伤排查辊壳内部缺陷(如气孔、裂纹)。
喷砂处理:清除辊壳表面的油污、杂质,并增加比表面积至原表面积的3-5倍,提升粘合强度。
烘烤除油:对铸造辊体进行120℃×12小时烘烤,去除内部残留油污。
三、包胶工艺
多层结构:根据功能需求设计一层至三层包胶,硬度从内到外逐渐降低(如内层90°、中层70°、外层50°),平衡支撑力与弹性。
自动化挤出包胶:挤出机将胶条按特定角度缠绕于辊壳,实现厚度均匀性≤0.1mm。
手工包胶:针对超软胶料(如肖氏30°以下),通过压延机制作胶片后逐层包裹。
四、硫化成型
硫化参数:在硫化罐内采用分段升温(如80℃→120℃→150℃)和低温长时间硫化(12-72小时),确保橡胶充分交联,避免内部应力集中。硫化后胶层收缩率控制在0.5%以内。
特殊硫化:真空压榨辊等特殊型号采用橡胶层与真空孔复合设计,通过硫化实现密封与脱水功能的集成。
五、精密加工
车削与磨削:将胶辊外径加工至设计尺寸,圆度误差≤0.02mm。
动平衡测试:消除高速旋转时的振动,平衡精度等级达G2.5。
表面处理:通过超精加工使表面粗糙度Ra≤0.01μm,减少纸幅摩擦损伤。